实验室新闻首页 > 实验室新闻

东南大学李世华:以初心为伴,与科研为友,连续4年入选高被引学者

2019/4/11
字体大小:||


2015-2018年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17 年“控制与系统工程”学科 38 位学者入选)。2017、2018连续两年入选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工程”类全球仅 176 名学者入选)。

求学之路,平平常常付出 踏踏实实做事

李世华教授16岁不到考入东南大学少年班,因为扎实的数学课程基础和对自动化的浓厚兴趣,选择在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度过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时光。

提起自己求学路上的老师,李世华教授用严谨求实来形容他们。“从教学到实验,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十分用心”,而这种“止于至善”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李世华教授,为他将来在教学科研上的那份“不忘初心”做下了铺垫。

虽然早期科研条件艰苦,文献材料缺乏且信息滞后,但李世华教授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平平常常的付出。他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研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他认为,太功利的教学和科研是没有回归到求学和做研究上最本质的“不忘初心”的精神的。

李世华教授从求学到教学都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情,求学教会了他做人做事,更教会了他做研究做学问的态度和精神。就像他自己所说,“时代在变迁,但不变的是为国家的科研,为自动化领域做事付出的心。教学也好,科研也好,一定要沉得下心。于我而言,更多的则是平平常常的付出,以前条件很苦,我们也在做很好的科研,现在条件更好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


科研动力,灵感、合作与爱好


李世华教授认为,获得灵感是很难的。很多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有相当多的都是和同行,特别是比自己更优秀的同行,交流出来的。其实自动化这种工程类的项目是需要合作,需要交流的,它可能一个问题是需要硬件、软件、算法的人一起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出很多好的想法,个人的力量和知识都是比较有局限的,而这种局限性很不利于我们创新的思想。所以灵感更多的是来自与合作者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李世华教授的不少高引用率的学术文章,就是他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几位合作者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得来的。


除此之外,有一个爱好会让你更珍惜生活,做科研做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我是希望很多学生要有爱好,总得有一些自己的品味。高的品味能帮助你向科研更深处去挖掘,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不会浪费自己的才能。爱好和科研两方面都是互相促进的。”因此,对外的同行间交流以及自身对于高品位爱好的培养是李世华教授科学研究的“助推器”。

师生之道,营造学术氛围 引导人生规划

李世华教授在教学上十分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问题。为了使学生能更快的解决问题,他安排每周一次的研究方向组会和学生报告来保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和老师的必要交流。他认为,团队合作在科研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团队之间就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了。互相合作促进出的成果肯定是大于简单的相加。


李世华教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术上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还在生活中给学生们的人生规划给予了良好的引导。

在被问到会给同学们提出什么建议时,李世华教授指出“设定一个合适的,努力能够得着的目标。”李世华教授常常以自动控制系统为喻,“像自控原理一样,对自己建模,做系统分析和控制设计。要用系统的观念去处理自己,包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他强调一定要有一个五到十年的人生规划,多做功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不管外界诱惑,不管别人评价,始终有一个好的目标,不忘初心,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的去做,“像一个有自适应能力、有抗干扰能力的优秀的智能控制器一样。

李世华教授相信,即使没有天分,只要有思考和热爱,把专业融入生活,并为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话,他也一定会超越别人,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治学严谨,良师益友——博士生戴忱眼中的李世华教授

李世华教授工作很认真严谨,在指导学生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坚持每周在实验室给学生们开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报告会,也常会按照不同的方向给学生开分组的讨论会。每一次的组会和报告会李世华教授都会非常认真的听我们做报告,并且就我们的一些问题给予非常耐心的指导以及学术问题上的帮助。教授出差的时候也不忘帮我们修改论文,用邮件的形式跟我们讨论问题。除此以外,李世华教授也会主动去关心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状态。他会从一些小的细节去关心学生整体的状态,适时的去跟他们交流。李世华教授很喜欢跟学生们沟通,在学生需要时李世华教授常给我们一种安心的感觉,是一个坚实的能提供帮助的对象。